《我在北大学考古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笔墨阁bimoge.org
古运权作为一名北大毕业的学生,刚分配到省博一年就能够当上文物工作队的队长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因为时任文物工作队长黄玉治,因为工作的需要升任副馆长,文物工作队就没有人负责了,嗯,黄玉治就是之前给苏亦提供帮助的黄副馆长。
在没升副馆长之前,他就是文物队的重要负责人。
在省博的资历比杨式挺都高,毕竟,当年杨式挺的大本营是在社科院,当年广东社科院是打算下面成立一个gd省考古文物研究所的。
然而,六十年代,大环境改变,搞软件,也就是搞文科研究的机构,被大量砍掉预算,这种情况下,社科院考古组就被裁掉了。
杨式挺本来是要成为考古所的负责人的,结果,也黄了。
只能被调入省博文物队。
一个萝卜一个坑。
队长的坑位早就被别人占据。
调入文物队,杨式挺肯定是没有办法做队长。
也就是这两年,省博考古工作逐渐恢复,而,古运权的资历显然不能服众,才把杨式挺这些老同志提拔起来的。
当年石峡遗址的发掘杨式挺就是主要的负责人,现在的河宕遗址也是如此。
说回古运权,当年,比他资历老的同志,比如杨式挺等人都被认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。
而且,十年时间,政治挂帅,杨式挺等人又不是党员,恰巧,古运权在北大的时候就在学生会工作并且顺利入党,这种情况之下,他就顺利成为文物队的队长。
嗯,也就是第一副队长,所以古运权的上位是碰上时候了。
当时,文物队的规模还挺大的,二十多号人,结果,就由他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管,怎么可能轻易服众。
然而,到了现在,他这个副队长已经当了两年,尽管这个时候杨式挺已经成为文物队的实际负责人,但,古运权第一副队长的位置是不变的。
这些情况,都是通过曹子钧口中得知的,76年的时候,沈明还没有到省博,很多内幕他并不清楚。
虽然,古运权跟曹子钧都算得是苏亦的师兄,甚至,古运权都算得上是嫡系师兄,但,曹子钧这个师兄给苏亦的感官更好,更加有亲近感,当然,也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印象。
古运权没来之前,苏亦就听到杨师母表达对他的不满,但苏亦对古运权的印象是中立的,没有明显的个人喜好。
毕竟还没有接触。
就算沈明吐槽,曹子钧提醒,苏亦也依旧能够保持相对中立的状态。
然而,古运权来到工作站以后,苏亦对于这人的态度就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。
他终于知道这家伙群众基础不好是有原因的。
苏亦跟古运权见面是在祖庙工作站的会议室中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