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笔墨阁】地址:bimoge.org
苏亦在省博实习的事情,在见到杨式挺以后,基本上就定了下来。
苏秉琦先生之所以让苏亦过来找杨式挺,而不是找其他人,这里面是有原因的。
不仅仅是因为杨式挺是北大的学生。
还跟苏秉琦先生前些年来广州的经历有关。
苏先生75年的时候,在广州这边呆了快大半年,这段时间,基本上都是杨式挺陪伴,关系肯定比一般的北大师生更加亲密。
实际上,根据杨式挺先生的说法,他从73年接触石峡文化开始就一直持续不断的给苏秉琦先生通信。
这样一来,苏秉琦先生让苏亦过来找杨式挺就顺理成章了。
苏亦在杨式挺的办公室待了大概半个小时,要不是,有人突然过来敲门,谈兴正浓的杨老师估计都不愿意结束这次交谈。
大概是,苏亦的出现勾起他对北大美好时光的怀念了吧。
因为有杨式挺的关系,苏亦办理实习手续的时候并不复杂,只是让他每天早上八点过来上班即可。
甚至都不需要通过人事科走流程。
谁让杨式挺先生是省博文物工作队有名望的老同志呢。
作为省博文物部门的负责人之一,杨式挺在省博的话语权还是不小的,安排一个实习生问题不大,更不要说这个实习生还是北大的研究生了。
只是跟分管人事的科长打一个招呼,然后由人事科简单登记一下,苏亦的实习单位就正式落地。
“老杨可以啊,那么好的苗子都被你拐骗到工作队了。”人事科长打趣道。
杨式挺说,“小苏是过来实习的,九月份还是需要到学校报道的。”
可就算是这样,文物工作队来了一个北大研究生的消息,还是不胫而走了。
所以等苏亦正式亮相文物工作队的时候,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。
省博的文物工作队成立的时间并没有多久,因为,前些年,省博文物组才拆分为保管部跟文物工作队。
从杨式挺先生从社科所抽调过来才开始组建,作为一名五十年代正儿八经的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学生,杨式挺在工作队的影响力无容置疑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不少初高中毕业的技工,以及少量的研究人员。
而且研究人员的来历,也五花八门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